六大**误导性的睡眠误解

活了大半辈子,却对于“睡觉”这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一知半解,还有各种道听途说。有时候,“伪科学”一不小心导致你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以下这六大**误导性的错误的说法,有哪些你曾经深信不疑?!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029.jpg


NO误解一:睡觉的时候,大脑不工作


在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看起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其实,你的大脑一直在活跃。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睡眠科学家马修·沃克博士(Dr. Matthew Walker)根据其所做的研究揭露:“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前的睡眠有助于大脑为记忆的初始形成做准备,而完成学习后的睡眠,可以帮助将新的信息保存并巩固到大脑记忆中。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创造新的想法和带来灵感。” [1]


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宵学习的效率有时候很低,“边学边睡”才是更好的方法。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107.jpg


NO误解二:随时随地秒睡的人,都是睡眠高手


有时候很羡慕一沾枕头就能睡着的人。然而,随时随地打瞌睡可能是睡眠障碍的症状,比如,睡眠呼吸暂停(OSA),因为,白天嗜睡是OSA的重要症状之一。我们常常可以在公共交通上看到,有些人头一靠到靠枕上,车还没开,ta已经呼呼大睡起来了。


如果长期忽视这个症状,不进行科学的治疗,OSA会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


扩展阅读:睡眠呼吸暂停可能存在的10种致命风险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138.jpg


NO误解三:今天少睡3小时,明天补上就行


这种轻松计算睡眠的盈亏,看似很有道理,可惜的是,睡眠健康不是可以提前透支的信用卡。我们要认清睡眠不足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尽可能始终如一的保持规律和平衡。绝大多数人,需要长达3个晚上的规律睡眠才能从严重的睡眠剥夺中恢复过来[2]。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221.jpg


NO误解四:一天中,你选择任意时间段睡觉,只要睡过就可以了


对于夜班制工作者而言,通常都会有入睡困难。这很可能是由于他们自然睡眠与觉醒的中断与混乱造成的。


扩展阅读:当倒班工作者遇上睡眠呼吸暂停,结果……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303.jpg


NO误解五:如果我睡不着,我只能躺在床上,睁眼到天亮


如果你在20分钟内没有入睡,那就干脆起床做些放松的事情。比如,


看书(**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

听放松的音乐(土嗨Disco除外)

做舒缓的瑜伽(剧烈有氧运动还是算了,越做越兴奋)

……

但切记,远离一切发光的屏幕。因为这些能发出蓝光的小东西,会延迟褪黑素的释放。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被证实在调节人体自然觉醒周期(昼夜节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褪黑素水平随着光照水平的减少而增加,基于此,它在调节失眠人群的睡眠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让你的热搜、短视频、网综、热剧也“宵禁”一下吧!


微信图片_20200710094327.jpg


NO误解六:打鼾很讨厌,但他是无害的


打鼾除了扰乱你伴侣的睡眠,频繁的大声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症状。其症状包含睡眠中出现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夜尿频繁、晨起头晕、白天嗜睡等等。而OSA的危害常常迷惑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来源:飞利浦伟康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