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能是“睡”出来的?!

十一长假接近尾声,不知道即将迎来上班的你,还好吗?2020年10月8日,不仅是国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也是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在今年延用了2019年的宣传主题——“18岁以上知晓血压”,旨在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患病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和高血压家族史[1]。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睡眠问题”。没错,高血压也可能是“睡”出来的!


月亮不睡我不睡


根据《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调查显示,69.3%的年轻人表示23:00过后才会睡觉。然而,在疫情期间,睡眠时间继续推迟,延后到凌晨,甚至是3-4点睡觉的情况都有。总体而言,人们的入睡时间平均推迟了2个小时[2]。


熬夜使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抑制平衡的机制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容易使血压升高。长期熬夜不仅容易造成高血压,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绞痛等。


所以,说好的“佛系”养生,您就别再“敷最贵的面膜熬最贵的夜”了,睡前放下手机吧!


微信图片_20201019173710.jpg


呼噜是最闹心的“月半小夜曲”


这世界上有一种音乐叫“打呼”,它不优美,更加不是动听,而是让人抓狂。除了让床伴彻夜未眠以外,其实,打呼噜的人自己也没睡好。如果打呼噜并伴有呼吸暂停,那就更加需要警惕了,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简称OSA)。


微信图片_20201019173727.jpg


OSA可能引起睡眠时严重的间歇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扰乱睡眠时正常的自主神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调节。呼吸暂停可在夜间反复发生,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在呼吸暂停终末时,血压可高达240/130mmHg,表现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3]。排除肥胖、年龄等因素,OSA已经成为诱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了[1]!


微信图片_20201019173825.jpg


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能让我们大大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建议,来着手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

01. 保证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应该保证7-8小时,未成年人需要8小时以上

02. 睡前远离一切发光物体,包括手机、平板和电视

03 .如果你已经明显出现OSA的症状或者已经被确诊为OSA患者,那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甚至是消除OSA的症状,从而提高睡眠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睡眠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机就像一个小型鼓风机,为气道持续输送一个空气支架,让气道不会塌陷或阻塞,也就不会出现打鼾和呼吸暂停的情况。同时,睡眠呼吸机对OSA 进行有效治疗,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


微信图片_20201019173859.jpg


近些年,我们也时长在新闻中看到,一些“老年病”不断在年轻人身上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这些“老年病”也正在低龄化。连续两年,全国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一样的,可见国家对于心血管疾病健康的重视,希望更多年轻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们,可以多关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来源:飞利浦伟康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