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家庭最常见的医疗设备就是制氧机和呼吸机了,一般患者是在经历了几次气短、胸闷等症状加重入院,被确诊为慢阻肺后,购买了制氧机进行长期家庭氧疗。之后可能经过好几年时间,随着慢阻肺病情的发展,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反复入院治疗,并且在院内使用了无创呼吸机,甚至插管治疗,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购买呼吸机。这可能是大多数慢阻肺患者的经历。
在这样的就医和购买医疗设备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问题值得引起您和家人的注意:
没有遵医嘱进行“真正的”长期家庭氧疗
长期家庭氧疗是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长期低流量吸氧,通常流量控制在1-2升/每分钟,每日吸氧时间在15小时以上。
一天15小时看似很长,对于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5小时可以是包含了夜间睡眠时,制氧机和呼吸机配合使用的时间,也可以算上白天坐着看电视、刷手机、吃饭和进行呼吸锻炼,配合吸氧的时间。如此一来吸氧时间可轻松地达到十小时以上。所以,在各种情况允许下,吸氧时间**能够达到15小时以上,否则即便进行了氧疗,治疗效果也是有限的。
开始家庭无创治疗的时间太晚
在许多用户调研中,我们常听见患者或家属感叹太晚开始使用呼吸机,导致错过了无法及早延缓病情发展的时机。很多患者在医生**次建议购买呼吸机时,由于对呼吸机的不了解、经济因素或是担心造成子女困扰等原因,而未能及时购机,进而在往后几年间,反复急性加重住院后,才购买呼吸机,因此错过了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时间。
事实上,当医生建议家庭无创治疗时,大部分情况下,意味着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也就是说患者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很好地进行换气,需要呼吸机来辅助通气。这时,若还只是单纯吸氧,虽然能改善低血氧,但不能有效缓解呼吸肌肉疲劳,也不能帮助排出二氧化碳,反而可能因氧浓度提高造成更严重的二氧化碳堆积体内。
根据临床指标,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的用户,即符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动脉血气检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0 kPa 或45 mmHg, 并且酸碱值(pH)≤7.35
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
持续性的低血氧,给予氧气治疗也无法改善
使用呼吸机时需要接制氧机吗?
大多数重度(3期)和极重度(4期)的慢阻肺患者同时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问题。简单来说,改善缺氧主要靠制氧机给氧,而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则需要使用呼吸机。
呼吸机的作用在于帮助不能够正常完成呼吸的患者进行通气,对改善低氧的治疗效果有限,故上述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配合制氧机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呼吸机加大通气的同时也会稀释外接氧的浓度,所以, 如果平时氧疗的流量为2升/每分钟,建议接呼吸机时增加1-2升/每分钟的氧流量,也就是调整至3-4升/每分钟以维持适当的氧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