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慢阻肺”,你的**反应是不是长期咳嗽、喘不过气、不间断吸氧……除了这些,其实慢阻肺还有更多面等你去了解。
防患于未然 预防真的很重要
慢阻肺的预防分为两个方面,罹患前的预防和患病后急性加重的预防。
长期吸烟是诱发慢阻肺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慢阻肺早期的症状一般难以察觉。因此,35岁以上且有吸烟史的人群,建议每年都可以进行肺功能检查,以此来了解自己的肺功能变化,尽早察觉异样。
然而,如果已经确诊为慢阻肺,那么“避免急性加重”则成为康复治疗的关键。发生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感染和环境中的刺激物,如空气污染和过敏源等等。
高热量食物?唱歌?骨质疏松?——这些才不是“奇葩”的康复方法呢!
临近春节,相比小年轻们怕“每逢佳节胖三斤”,身型消瘦的慢阻肺患者,常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慢阻肺患者光是维持呼吸就需要比常人消耗更多能量,反而更需要摄入蛋白质和高热量食物。
除了高热量食物,看似和慢阻肺患者没有关系的“唱歌”也能帮助慢阻肺患者提高肺功能。在一项英国的长期研究中,慢阻肺病患每周进行60分钟的歌唱训练并持续12周,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症状没有持续恶化,并维持了原本的肺功能状况,甚至更加改善。研究者观察到,一旦患者经长期歌唱训练(约五个月后)改变了呼吸习惯,肺功能有大幅明显的改善。
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年龄递增,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但造成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子还有一个经常被大众忽略的,就是长时间的发生呼吸中断会损坏身体的骨骼系统。
抑郁不可怕 忽视“抑郁”才可怕
除了胸口长期的压迫感以外,慢阻肺患者还会时常感到“焦虑”,甚至是“抑郁”。事实上,有40%的慢阻肺患者受抑郁所苦,更严重的是,抑郁会增加急性加重和住院的风险并降低生存率。我们要呼吁大众及家庭,一旦发现患者产生抑郁,不要以责备的负面方式应对,请一定及时给予TA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积极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远离抑郁,重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