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使用与院感防控:两项近期相关研究

现有研究高流量使用与院感防控


微信图片_20200225155424.jpg

目前,肺炎患者行呼吸治疗过程中如何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已经成为每一个临床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因而在此将高流量设备使用过程中与院感发生的现有研究与大家做简要的分享。

以下两项研究均来自香港的研究团队,所使用的高流量设备均为费雪派克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Airvo。



1.欧洲呼吸杂志 2019


对比经鼻高流量呼吸治疗与使用不同面罩的CPAP治疗时呼出气体弥散的研究

Exhaled air dispersion during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 versus CPAP via different masks

David, S, Hui, et al.

[J].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9.

DOI: 10.1183/13993003.02339-2018


研究背景:经鼻高流量(HFNC)作为一种创新的呼吸支持手段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呼出气弥散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患者模拟器(human patient simulator,HPS),在每小时换气 16 次的隔离房间中测量使用经鼻高流量时的呼出气体弥散,并和进行 CPAP 对比。


方法:HPS 经过编程模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CPAP 经鼻垫(Respironics Gel 或 ResMed Swift FX)或口鼻罩(Quattro, ResMed)进行,设定在 5 至 20 cmH2O 。经鼻高流量则设定为 37℃,流量 10 至 60 L/min。两种设备连接到 HPS。呼出气流通过肺内烟雾标记以可视化,并以激光片层技术展示。利用烟雾颗粒光散射估算标准化的呼吸气体含量,超过标准化烟雾颗粒含量 20%,则认为达到显著改变。


结果:在正常的肺部状态下,随着 CPAP 设定从 5 cmH2O 增加到 20 cmH2O ,口鼻罩和鼻垫组矢状面下,呼出气弥散距离分别由 186±34 mm 提高到 264±27 mm、由 207±11 mm 提高到 332±34 mm。面罩组中漏气可忽略不计;而HFNC的流量设定从 10 增加到 60L/min 时,呼出气弥散范围从 65±15 mm 升高到 172±33 mm。但是当鼻塞界面松脱时,气体扩散可以达 620 mm。


结论:在呼吸界面佩戴合适时,无论是HFNC或CPAP,其呼出气体扩散范围均有限。


微信图片_20200225155800.png


微信图片_20200225155818.png

微信图片_20200225155837.png


2.医院感染杂志 2018


重症肺炎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对比氧气面罩对环境的细菌污染:一项随机对照交叉研究

Comparison of high-flow nasal cannula versus oxygen face mask for environmental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neumonia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Leung C C H, Joynt G M, Gomersall C D et al.

[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18.

DOI:10.1016/j.jhin.2018.10.007


背景:经鼻高流量(HFNC)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包括肺炎的有效方法。然而,高气体流量(高达60 L/min)引起了人们对传染性颗粒气溶胶化和感染传播的关注,特别是在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交叉非劣效性研究(n=20),探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GNB)肺炎患者来说,使用 HFNC 时与使用简单氧气面罩时对比,细菌的空气传播和接触表面污染的影响。首要结果是 GNB 计数,次要结果为细菌总数(TBC)。


方法:于 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4 月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对获得的呼吸道标本(如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气管吸出物)进行观察,对标本中存在 GNB (标记为“指标菌”)的患者进行入选评估。如果样品因手接触培养皿而被污染,或者培养结果显示单个 GNB 菌株有 ≥100个 菌落形成单元(CFU)时提示受到污染,则不进行分析。


干预: 本研究是在单人间进行。标本采集和病人治疗由临床研究人员进行,以限制出入房间的次数,并保持典型的房间内人数。对照组提供标准的治疗。


通过HFNC或简单氧气面罩输送氧气,房间通风维持在每小时6或12次换气( air changes per hour,ACH),创造了四个实验条件。设计每个病人在所有四种实验条件下采集标本并交叉,氧疗装置的使用顺序是随机的,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隐藏在密封的信封中。在 HFNC 中设置 60L/min 的流量。调整 HFNC 的吸入氧浓度(FiO2) 和氧气面罩(OM)的氧流量,以使患者血氧饱和度 ≥92%。在两种设备应用之间,每隔 12 个 ACH 给予一个洗脱期。根据普通重症监护病房或空气传播感染隔离室标准,选择每小时 6 次或 12 次房间通风。


取样: 使用 Andersen 式悬浮微粒空气采样器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主动取样。每个采样条件下各收集三组空气样本,采集位置为房间内距离患者所在 ≥1米 处的三个点。大致上每个位置采集样本时间 10 min,气流 1 m3/min。

表面污染的评估通过沉降板被动采样(见下方图1)。两个培养皿分别放置在距患者鼻子处大约 0.4米和 1.5米 的位置,每个采样条件下的环境中暴露 1 小时。飞沫沉降的通常假定距离是 1米,选定的取样位置分别在此范围之内和之外。因此,距床栏0.4米 ,1.5米是我们的房间所能达到的最长距离。在每一个距离设定下将沉降板分别放置在患者的右侧、前方和左侧。


微信图片_20200225155935.jpg


结果:研究显示高流量组和氧疗面罩组的空气标本其GNB计数、0.4米或1.5米的微粒沉降采样在每小时6次或12次换气的条件下,均没有差异。详见下方表1。

结果表明,使用高流量鼻导管与革兰氏阴性菌或细菌总数增加的空气或接触表面污染无关,提示不需要额外的感染控制措施。


微信图片_20200225155959.jpg

来源:费雪派克医疗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