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的人,生活上往往会有诸多禁忌。
可是,有些人明明每天按时吃药,又坚持锻炼,为什么血压却依然居高不下?
其实,科学降压,除了药物治疗和运动辅助,日常饮食也尤为重要。
01. 不做爱吃“咸味”的人
火锅、麻辣烫、小龙虾……是我们中大多数人的最爱。然而,这些食物中又都添加了不少的盐。
而食盐中含有钠,吃得越咸,摄入的钠就越多。当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后,肾脏的排钠能力就会下降,就会增加血容量,影响血压。
这就好比是往气球里充气,气体越多,气球内的压力就越大。当血容量越多时,血管壁压力就越大,血压就会随之上升。
那是不是少吃盐,血压就可以降下去了?答案是否定的。除了盐,酱油、味精、沙拉酱等调料,卤味、腌制等食物中,也都含有钠。
因此,高血压人群如想控制摄入的“钠”含量,可多留意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02. 注重补充“钾”元素
纳和钾是一对冤家,总是此消彼长。只要钠把血压升上去了,钾就会开始较劲,想着如何将钠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管压力。
所以,高血压患者可适当食用一些钾含量高的食物,如玉米、山药、紫菜、菠菜、瘦肉、羊肉、鳗鱼、香蕉、草莓、猕猴桃等。
03. 低脂饮食≠不能吃高蛋白食物
保持血压稳定,就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当脂肪摄入过多时,就容易形成高脂血症,从而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血压的波动升高。
但低脂饮食≠不能吃高蛋白食物。许多高血压患者以为不吃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其实是一个误区。
根据《美国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蛋白质摄入量高(100 g蛋白质/天)的成年人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比摄入量低的人要低40%。
高血压人群在低脂饮食的同时,也应适当摄入牛奶、鸡蛋、黄豆等高蛋白食品。
04. 小心“甜蜜”的负担
吃糖,能使人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而感到愉快。但食糖过多,则会损伤介于血流和血管壁组织之间的血管内皮细胞。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人体就会释放胰岛素来进行调节。在此过程中,血管也会因为受到刺激,引发血压升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的游离糖不超过 50 g,**控制在 25 g 以下。以普通的不锈钢勺为例,一平勺是 5 克,那 25 克大约就是 5 勺。
05. 和烟酒说再见
烟酒,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是一样的,都会影响到血压的健康。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呼吸进入到机体,降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使血管壁变薄。过量饮酒,则会刺激心脑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使血压急速上升。
因而,高血压人群应尽可能做到不抽烟不喝酒。如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ml,女性不超过15ml;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 ml,女性不超过80ml。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
06. 少食多餐、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建议高血压人群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坚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的原则。
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控制血压,饮食先行。管住嘴迈开腿,听从医生指挥,定期测量,关注健康。
马上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吧,提醒身边的高血压亲友注意科学饮食!